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刘新华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传统的发展时代的奇葩---读刘新华先生的工笔重彩花鸟画艺术

2012-10-12 15:49:35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史鉴 
A-A+

  2009年金秋十月,上海展览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国画作品正在这里展出。在一幅名为《故土》的作品前人头攒动,很多人围在这幅作品前欣赏、研究着画面,被作品的情感和意境所深深吸引。
  顾名思义,《故土》表现的是“怀念的土地”,是作者在海外对于祖国这块土地的情感和思念;也是作者对于过去曾经生活的怀念。画面显现的是冬天的晨雾中,收获后的棒子茬或立、或倚、或俯、或仰在薄雾缭绕的土壤中,它们毛根上系着土,茎叶上粘着土,从近到远、从实到虚,整体形成一个趋势依偎在故园的沃土之中。特别是对于土地的描写,画家用重彩进行了精细的点、染、漬、皴,从质感、量感到情感,无不恰如其分的体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尤其是对于意境的描写,《故土》更是意境深邃、美轮美奂,从近景的根和土地的关系到远景薄雾中朦胧的根,近得真实,远得虚幻;缠缠绵绵,情真意切!作者似乎有意在向观众诉说着什么;整体高雅的紫灰色调又似乎在表达着淡淡的乡愁……这幅作品的作者就是在日本研究重彩二十余年的重彩工笔画家、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学博士刘新华先生。
  刘新华先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于书香门第,姿性聪颖,尽管随父亲下乡多年仍勤勉自学,后又随姜毅然、田世光老先生学习传统花鸟画。青年时曾在出版社做过美术编辑,自70年代起便在天津乃至全国画坛崭露头角,后来东渡考上硕士、博士,一去便是二十载。
  刘新华先生留学期间曾受教于日本画名家、日本美术院常务理事、多摩美术大学教授松尾敏男先生;多摩美术大学教授、创画会创始人、日本画名家加山又造先生;京都艺术大学副校长、日本文化功劳赏受赏者上村淳之先生等。在日期间多次参加日本的美术展,并频频受奖。其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想曾受到平山郁夫、加山又造、松尾敏男、田渊俊夫、上村淳之、米仓守、畠中光享等日本名画家、理论家的赞赏。这些以师友相待于他的日本大画家们对于他的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於1998年首次于日本出版的画集中,多摩美术大学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米仓守先生写道:“看了刘新华先生的画,我感到在他那潇洒的画面上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也感到他作为画家的人品。他的画格调清新、高雅但不柔弱,画面均衡协调、疏密有度,是深奥知识和高度技法的完美结合。他的画在写实的基础上弥漫着其个人追求的理想性,实为上品画格……刘新华先生给予了花鸟画新的生命。”
  日本美术院常务理事松尾敏男先生在出席高岛屋刘新华先生的个展上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新华,你的画很有韵味,既有中国的优秀传统又有时代感。清新高洁,大雅脱俗。将来,东方绘画的顶峰非你莫属。”
  ……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潘潔兹先生生前曾说:“…现在是花鸟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期,新时代已经到来。刘新华正是这个转换期中出现的一位才华出众的花鸟画家。他传统基础很深,同时广泛受教于日本名画家,吸收日本画的技法,独创一派。看他的画如同吟诵一首抒情诗,使人进入很深的余韵和悠然的境地。”
  从以上知名画家的高度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刘新华先生在绘画方面立足母国艺术传统,广纳博取、融会贯通,在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刘新华先生特殊的艺术经历和艺术思想,其工笔重彩画艺术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一是青年时期对于传统的研究学习,使得刘新华先生对于民族传统有很深的浸润。二是通过多年的潜心学习和借鉴他国艺术,实现了中国工笔重彩艺术的开拓、创新和突破。尤其在重彩石色的使用方面完美的表现了中国画对于意境的追求。他的作品给中国工笔重彩艺术增添了新内容,创造出了一种新体格和新画风,这一新体格和新画风包含在绘画的诸多方面,概言之,初步可归为以下几点:
  一、造型精微,传统的继承与延伸
  工笔花鸟画因有勾勒、渲染精细的特点,在造型方面与传统水墨写意画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妙在神似”的区别非常明显。真实地描绘自然界的花鸟鱼虫,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是传统工笔花鸟画家追求的首要目标。
  刘新华先生的绘画造型,可以说是深得传统精髓。他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用具象而写实的形式语言,通过对宏观的形式把握和具体细节的精微体悟,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精益求精的勾描,充分展示了他眼中的物体。但是他的这种具象和写实的形象与客观物象又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他在非常具体的造型中融入了主观的形式知觉和个人情感体验,注意造型与画面整体的统一、融合,对有形的物象形态给予了主观的虚实、强弱、空间布局等处理。应该说他的这种主观的再造体现了他个人的精神趋向和审美观念,建构起了一个富于个性表现的形式结构,这种形式结构的个性特征是对传统工笔花鸟语言进行的现代改造,是来自于他的客观的知觉经验,形成了他个人绘画形态的基本图式和语言结构,构成了他绘画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
  刘新华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可以说是造型讲究,注重写生和体验生活的独创,这在其一批花卉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曾先后多次画过共计十余幅牵牛花和多幅水仙花,尽管题材相同,但由于注重写生和体验生活,讲究造型细节和整体的虚实、强弱与空间的处理,画面效果绝然不同,各具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他在画面中赋予了虚实、强弱和空白以一定的内容:那是空气的游动,是立体的空间。空白也不只是构图上的需要,而是自然之中的风霜雨雪、云蒸霞蔚、晨曦雾霭。所以,读他的作品如入实景,如临其境,如饮甘露,余韵犹存。在他的作品中,有的表现雨后初晓,有的沐浴在朝阳曙色中,有的在蒙蒙细雨中怒放,有的摇曳于初秋的晨曦中……其中他的巨作《晨韵》展现了由远而近游动的晨雾和雾中静悄悄的盛开的水仙花,沁人心脾、动人心弦!即便相同的题材甚至加上相似的色调,由于刘新华先生造型的精微,并在具体的造型中融入了主观的形式知觉和个人不同时刻的情感体验,依然生动、各具神采,绝无雷同和程式化之感。如《细雨无声》、《曙色》、《绿雾》和《秋韵》等。他在这些朴素而平凡的花朵藤蔓中,在局部的自然中注重造型的情感体验和气氛的渲染,阐述了一种微观自然与宏观世界的关系,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对现实自然的热爱与领悟。

  二、随情赋彩,色彩的理解与表现
  我们知道,唐以后由于禅道观念的盛行,大多排斥色彩,以素为贵。王维在《山水诀》开篇中就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论画体工用拓写》的开篇亦说“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这种无色之色的水墨能够貌尽天下之色的思想制约了传统绘画色彩的发展,而随类赋彩则被视为雕琢小媚。
  时代发展至今天,寻求色彩独立的审美价值已成为画坛共识。刘新华先生的画色彩清新而不浮华;色质优美又不失内容的表现力。浏览他的作品,色彩浅淡而厚重,韵味深沉又耐人寻味。在色彩的处理上,他有一套自己的独特办法。概言之,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从画面的表现方式来看,刘新华先生在坚守工笔重彩花鸟画本性的同时,加强对重彩石色的使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厚重感和材质美;并将传统与西方的色彩表现方法——包括光影明暗巧妙的融为一体,加强了色彩语言的运用和画面明暗的处理;突出了色彩的丰富性和冷暖对比;强调了色彩的空间变化;感性地使用主观色彩;在画面整体色调的把握和处理上,与传统工笔花鸟画拉开了差距。特别是日本颜色在品种与数量上都较国内丰富很多,刘新华先生在色彩的种类和色相的选择上有着较大的自由,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效果。
  在色彩的运用上,刘新华先生对于清晨的表现情有独钟。他的作品多表现黎明与清晓,作品清新、静谧,使人怡心养性、赏心悦目。《细雨无声》是刘新华先生通过对牵牛花主观色彩的表现营造出了独具一格的画境。在强调冷暖色的对比的同时,注重色彩的明暗、轻重与虚实,画面雾气、雨气、水气氤氲一片,白色、黑色、蓝色相互交融,物体、空气、地面浑然一体。高超的技法运用,色彩的虚实得当,带动了空间和意境的深度表现,是高度现实与理想的完美结合,拉开了与传统工笔重彩画色彩的表现距离,浓烈而深沉,高贵而深邃,神完而意足。《故乡的记忆》的色彩表现却又别有韵味。画面豆荚叶子所呈现出的白色、黄色、绿色及蓝灰等色彩是作者通过对物体的观察,在表现物体明暗强弱的同时强调了冷暖色的呼应与对比。色彩完全依附了心境、感情和画面的需要,脱离了自然的束缚而独立。向上生长的枝蔓的势态和画面中尤其是上部色彩明暗虚实的处理,有意地把观者的思维带向了那故乡那遥远的记忆中……。《绿荫双栖》采用淡雅的灰绿黄调,画面亦是主观用色,叶子灰绿、黄绿、鹅黄、暖白的色彩,突出了黑白灰的层次;画面中摇曳的红蓼和雾气的表现,以及整体上灰绿黄的色调,使得作品有了一种暮春时节烟雨空蒙、清新深邃的意境,色彩丰富而沉静的小鸟向画外飞去,似乎穿透了微茫的暮春帷幄,格清调新,让人遐思无限。

  观摩刘新华先生的作品,其色彩表现大都有一种总体上的基调:或清冷、或淡雅、或雄阔、或纯净。他非常重视色彩,他的这种重视,不是将画面处理成红绿万状,五彩斑斓,耀眼夺目;也不是将色凌驾于墨之上,而是将色与墨置于同等地位,即墨不遮色,色不遮墨。即便是敷色较厚的作品,也仍然保持着最初所勾的墨线。他的作品体现了画家对心理情感色彩的艺术表现,重新解构了“随类赋彩”的实质是随情赋彩。这种设色方式是一种思维、手法、画境和心境的突破。
  三、重意尚韵,把握东方审美要素
  相对于西方古典绘画而言,中国传统绘画不仅重形,讲究形神兼备,而且还很重视画面中的精神、意韵,主要体现在一幅画不仅画面要精彩,还得有精神内涵,要有画外之“意”,要“气韵生动”,这是我国传统绘画突出的美学准则。
  纵观刘新华先生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他没有简单地继承传统。由于传统的“意”和“韵”要求含而不露,主要通过形象自身诱发观者联想,有着较强的程式性,对画家的心灵情感和表达形式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刘新华先生着力打破这种程式化因素,在表现作品意韵的时候,注重自然与心灵的感悟,强调通过对主观感受的直接表现来体现“意”和“韵”。他经常观察大自然之中的风、霜、雨、雪,雾、霭、霾、霞,使其巧妙地应用于花鸟画。还曾于早春在日本海观察气候变化达六、七个小时,从中体察到日常生活中观察不到的自然景象,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领域。在创作中他调动必要的形式手段和艺术手法来表达画家本人的意图和画面的韵致,营造出一种或静谧、或蓬勃、或清雅、或隽逸的整体氛围和画面意境。这种氛围和意境,无疑是传统工笔花鸟画中所不曾有过的,也无疑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精神性文化内涵的。
  刘新华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很注重营造中国传统绘画中独有的格调和意韵,这在其《黎明》、《月夜》、《霜降》、《故乡月》等一批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黎明》画面右上方一轮饱满的明月悬挂在朦胧的夜空,散发着柔和的光辉;一群圆乎乎的充满生机的小雀聚集在月下的树枝上,充满节奏感的或聚或散,均凝神前望,似乎怕打破了夜的宁静,在静悄悄的等待黎明的到来……整幅画从构图、色彩、明暗、渲染均营造了一种静谧、空濛、灵动的氛围和意境。在《月夜》中,画家淡化了传统中线条的作用,随心所欲地按画面的需要来配置明暗虚实,充满知性的小鸟置身在微妙的非自然的光亮中,在雾气霭霭的狗尾草边,在轻柔的晚风中,扭头回眸凝望,显示了如梦如幻的飘逸、优雅。色彩的安排更体现了强烈的主观意图,单纯的蓝莹莹的色调使清雅、静谧、秀逸的感觉扑面而来,呈现出一种花自开、水自流的境界。《霜降》描画了最为平凡的随地可见的落叶和枯枝,但画家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手法使作品让人怦然心动:画面上方展翅欲飞的麻雀让静静的落叶和心生清冷萧瑟感觉的蓝灰的冷色调充满了盎然的生意,画面中飘向画外的一缕雾气把观者的思绪带向远方,暗和了花鸟画诗性的传统,整幅作品让人过目不忘,动人心弦,余味无穷。《故乡月》去掉浮华,采用单纯淡雅的冷灰调描绘月夜下的水鸟,光线和明暗的运用,远近层次的表现,使空间纵深感较强,游离了传统的二维平面性,营造出梦幻般的三维时空,呈现出清雅静谧、宁静深邃的审美意境,甚至还有些许苍茫的韵味和淡淡的哀思,耐人寻味……这些意境比之宋人意境要来的直接,生动,使人在欣赏时很容易获得精神上的共鸣。

  刘新华先生在创作中首先考虑的是画面的意境而不是物体的形,线、色彩、布局均为画面的意境服务。当意境确定之后,他才将被表现物置于意境氛围之中。他的一些作品在工笔重彩花鸟画工整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水和石色,突出水的韵味。我们知道,在工笔画中试图兼取写意之优长,是很多工笔花鸟画创作者梦寐以求的审美理想。然而由于工笔和写意画两种不同媒介材质的固有特点,为熔工笔与写意于一炉的审美理想设置了一道较难逾越的技术性障碍,尤其是石色不好把握。然而刘新华先生不断求索,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办法包括以线条之间的变化为主导,适当地削减渲染的次数,在表现背景空间甚至细节的地方尽可能地用写意的方法来处理石色,有时甚至用泼彩的方法及其所产生的肌理效果来表现,如《夜雨》、《重阳》、《落叶无言》等等,这种表现手法使其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将工笔的精妙、细腻与写意的单纯、恣意相融合,从而丰富了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表现技巧有力地强化了画面的意境和气韵。
  四、画为心声,强调作品情感精神
  艺术家和画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作品中是否蕴涵着自己的精神情感,是否表达了画家对自然界、客观世界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
  刘新华先生正是一位在作品中蕴涵着强烈的精神情感的艺术家。凡是触动他视觉和心灵的事物,他都敏锐而细心地体味与捕捉,他在作品中表现了对社会、对人生真、善、美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和人类回归自然的一种强烈的愿望,充满了蓬勃的生机。这些花鸟画,不再是传统文人的逸笔草草、折枝小品,而是刘新华先生的精神情感世界和对艺术规律本质的回归,真实地反映了他的精神境界,溶合在当代社会生活洪流中创造出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形象。
  刘新华先生的艺术情感源于其对生活的情感。*****中,他的父亲被错划为**资本家并被遣送回原籍,幼小的他也随父亲去了农村一呆就是七、八年。在农村大自然的陶冶、贫寒生活的磨练和那些痛苦的生活经历使他刻骨铭心,但贫苦和被歧视却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坚韧毅力。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他得以观察生活,为他酷爱的绘画打下坚实基础。他了解农民,甚至于他也曾经成为农民,成为农民的儿子。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那种朴实、憨厚的品质使他感触颇深。至今,他每每告诫学生:“不要忘记对于农民的表现,农村的题材无穷无尽、是挖掘不完的”。他提倡情感的表现:“绘画首先是情感,是爱,没有情感的作品是无病呻吟”。正是这种对于农民的深情和对于农村生活的挚爱,造就了刘新华先生质朴正直的品格,也影响了他的画风、画情和画艺,使他在绘画题材上推陈出新,突破前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情趣和艺术审美。
  翻开刘新华先生的艺术作品无不凝聚着他强烈的情感。《风啸啸》描绘了被疾风劲雨打弯了腰的芦苇从中,一只小鸟不惧淫威,迎风长鸣,疾冲而上。在谈及这幅画时,刘新华先生只简单的说了句:“那只小鸟是我。”这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联系画家丰富的人生经历,作品中包含着画家多么强烈的感情啊!《落叶无言》的题材又是多么的司空见惯,但是通过画家饱含深情的描绘,让人不由惊叹:是啊,平凡的落叶原来也如此的美丽;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故乡的柴扉》表现的是画家心灵深处的故乡,和那曾经伴随他一起度过苦难童年的棒秸子院墙;《故乡月》、《故乡的记忆》等一系列作品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故乡的烙印,这些作品体现了一位画家对故土、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体现了他情感的呼唤和呐喊!即便是冰雪覆盖的残荷,也勾起了画家的缕缕愁绪和对故乡的无限怀恋,这便是《乡愁》。

  随着岁月的流逝,即便归国后,刘新华先生对故乡的牵挂和思念丝毫未减,那里有他的根,也是他童年随父母下放八年饱受苦难的地方。新作《清明的风》是刘新华先生又一抒情感怀的力作。为了更好的表现记忆中的那片土地,一向注重写生的刘先生苦于事物繁忙,没有时间归乡,便让故乡的亲属将几十根棒秸子乘车数小时送至天津的画室。在这幅220cm×450cm的巨作中,与实物等大的玉米秸挺立于飒飒寒风中,一种英雄般的悲壮笼罩于画面!刘新华先生对艺术的追求也由此可见。
  严格的说刘新华先生在表现自己的精神情感和艺术境界时,既没有简单挪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也没有简单借鉴日本画的表现方式。他的作品中的这种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是传统文人写意画(包括徐渭、八大等人的作品)的熏染、丰富的人生经历的积淀和个人特殊的精神气质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原本主要以再现自然界花形鸟态为旨归的工笔花鸟画,成为表现画家精神的形式载体,有了更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内涵,对于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和体格转型,有着不容忽视的启示意义。
  五、赤子之心,中国工笔重彩艺术创新发展的新理念
  在东洋求学取得丰硕成果归来的刘新华先生囊中装有三个学位证书:文学硕士、美术硕士和美学博士。与此同时他还兼任着京都成安造型艺术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且为了报效祖国谢绝了日本另一所美术大学的邀请任职和丰厚的年薪,于二零零五年正式回到了祖国任教。
  多年来刘新华先生一直甘当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多次邀请日本专家来华讲学,同中国工笔画学会的画家们进行交流。不仅如此,刘新华先生在归国前后就先后受聘于文化部重彩画高级研究班、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央美术学院高级研究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孜孜不倦的亲自讲授重彩工笔画的技法与课程。力争从实践到理论全面提升中国重彩工笔画的水平,提高中国画在国际上的地位,为中国重彩工笔画于世界的崛起默默的贡献着。
  在工笔重彩的改革研究中,刘新华先生深感开拓和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他认为画家要像作家一样,必须深入生活;不单单靠眼睛写生观察,还要全身心的投入和体悟才能创新。追随社会发展,研究分析传统,继承发展,贴切吸收,融会贯通是民族艺术延续、展开新生命的必要手段。如何做得更有分寸,在传统面前不僵化保守,在异国艺术面前不卑微盲从,是工笔画家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同时刘新华先生认为作为工笔画家要肩负自己的大任:首先是继承,然后是发展。作为社会人的画家群体首先是社会的画家,其次才是其个人。画家的创作意识、创作理念、审美要求受社会潮流、经济发展、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接受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审美变化。但是在不同时代人们对于审美的变化,审美要求的演变,对于美的渴望却往往被忽视。细细观察我们也不难看出每个时代的画作在内容、形式、画风甚至于色彩的偏爱都有所不同。今天工笔重彩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时代,从几百年前的宋元之后的阴影中走出并放出光彩。在新的形式下,传统的工笔画显得陈旧了,因为这些传统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对于新生活的多彩追求。而重彩工笔的发展正是顺应了这个时代的需要。他还说:今天时代的发展给了工笔画发展的契机。发展就要革新,革新不等于照搬,更不是换了标签的日本画。作为国家艺术不应是他国艺术的附庸,中国人应有自己的艺术思想、审美观念。同时,革新不能丢掉民族精华,不能脱离传统,传统不能固守,应该随创新而发展。目前中国在传统革新问题上有两种障碍:一是洋奴,全面照抄;一是狂妄自大,背着几千年的文化包袱不放。中国画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应对传统的固有观念进行再思索,因为传统的绘画语言、传统的表现形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而作品进入社会就得符合时代要求。重新审视传统,审视古代固有的绘画理论,古典样式,对当代工笔画的继承、创新和再建设具有一定意义。当传统绘画理论的阐释已不能全方位的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我们应赋予其新的概念。因为这些传统概念束缚了画家们在造型、艺术色彩表现力的追求和在构图上的大胆尝试。
  刘新华先生在艺术上已经找到了突破点和自己的位置,他所创建的是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体性》里说过“各师其心,其异如面”。其意为画家应各具自己的个性,具有区别于他人的面孔。也就是说,作为画家应有各自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风格。画家的风格是由各自的审美情趣,生活经历,艺术修养,思想性格,环境影响等制约的。画家们应在观察、体验、表现生活中找到、忠实于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艺术语言和技巧表达自己的心声,找到了自我也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是画家得到社会承认和事业成功的前提。刘新华先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个性形成于多方研究、知识积累,形成于创作实践,成熟于创作实践。他以生活为根基,以情感、审美、修养、经历、才能为依托,他鲜明的个性是其成功的基础。
  结语
  刘新华先生在满怀信心的开拓和耕耘,他取得这些成果都与他的深入研究密不可分。他研究生活,研究社会,研究传统,研究时代。浏览着他近年的绘画作品我们看到了他在开创、在革新。他的既有传统又有新时代气息的重彩工笔画在全国美术展览会中使人们耳目一新,博得啧啧称赞。他的艺术观体现了他的人品和人格。继承、发展、融合、创新是他在延续民族艺术、展开时代新艺术中的主导思想,不僵化、不保守、不卑微、不盲从是他在工笔重彩的改革研究中对吸收外国艺术的态度。
  如果说刘新华先生给中国工笔重彩花鸟画带来了什么新东西,作出了什么新贡献的话,那就是:画家立足于民族文化,本着现代人的感受,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艺术技巧,以优美叹惋的笔调,写出了中国工笔重彩花鸟画传统美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新篇章!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刘新华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